八月谜情  
Nobody know who is I really am
美国往事 - 柴亮

留声机:

瑞鸣-听见音乐点亮生活:

“快餐文化”之外还有黑胶 | 瑞鸣


现在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听MP3音乐。这两年,黑胶唱片和黑胶唱机在我们身边又悄悄的热了起来,周围的朋友又纷纷开始听黑胶音乐了。对于真正追求音乐品质的人是来说,黑胶唱片才是他们的挚爱。


1. 1982年时的乔布斯

1982年乔布斯刚搬到加州伍德赛德的家中时。因为对家居环境的设计要求极其苛刻,每一件陈列在家中的物品都要反复设计和推敲,以至于从功能性到艺术性都要完全匹配,才能最终设置在家里。于是布置新家变成了一件浩瀚的工程。

在开始设计的时候,乔布斯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地板上开始了思考。这张照片成了《乔布斯传》里一张经典的照片,它充分的体现了乔布斯终其一生行事作风的写照。
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房间除了落地灯,唯一摆放下的家具就是一套黑胶唱机和一小叠黑胶唱片。这位苹果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,数字音乐领域的先驱,在他的个人生活之中,听的却是黑胶音乐


2. 听黑胶,听到音乐的感动

黑胶,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璐质地的密纹唱片。那种空灵感和现场感是CD无法取代的。如果你听过了黑胶,你将会对CD的尖利粗糙的数码声不能忍受。虽然现代CD技术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减弱数码声带来的不真实感,配套的播放设备也开发了众多的电路和录音模式方式,但是仍然是不能和黑胶相匹敌。

也可以说,CD与黑胶最大的区别是风格上的。黑胶唱片有非常强的现场感,就算在一对的垃圾音箱上,也能明显感觉到现场的空灵感,这是用电脑声音调音器调不出来的! 这也就是热爱黑胶的朋友们称之为的“时代感、“怀旧感”、“音乐的温暖感”吧。


3.黑胶注定不是“快餐文化”

如果问问音乐制作人,黑胶为什么会打动人心?他们会给出下面的回答。

当制作一首音乐的时候,原始录音版本基本是一百多兆,制作成CD时就只剩下几十兆,当压缩成MP3时就成为1-2兆。所以当你听MP3时听到的已经不是音乐了,而是所剩无几的音符。就像一位美女,如果不能亲眼所见,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刻画她。原始制作版本基本算是美女的1:1雕塑,CD格式就算她的照片,而MP3音乐,只能算是她的影子了…

MP3在压缩后音乐的记录只剩下1%,那些美丽的高音、低音、泛音全部都消失了,在制作和压缩中被切掉了…音乐家会说,我的感情呢?制作人会说,音乐的温度呢?

听惯了网络中的MP3数字音乐的童鞋们,我敢毫不夸张的保证,第一次听到黑胶时,你那熟悉的音乐会瞬间生动起来,仿佛整个世界重新亮了! 


4. 黑胶音乐,唤醒时代的情怀

音乐,已经被这个时代压缩成了一件商品,而她本应归于艺术品的范畴。今天,黑胶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。

所以无论对于音乐家、唱片公司还是乐迷,大家对待黑胶的态度都是一件作品、一件艺术品。大家买了黑胶之后,都是恭恭敬敬的放到架子上(因为随便扔黑胶就会变形)。每一个买了黑胶的人,都会对唱片表示了自己的尊重。而黑胶这一载体也让我们重新开始认识和尊重音乐本身的价值。

黑胶的话题欲罢还休,小编还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更多的和大家分享。而且上周,瑞鸣新的黑胶样品也已定版。关于新的黑胶作品的内容,还是敬请大家期待吧。

今天就推荐一首柴亮老师演奏的《美国往事》,选自瑞鸣音乐《重逢有日》。借助柴亮老师琴弦的顿挫,将这首曾获得金球奖最佳原著音乐提名的怀旧作品送给大家,希望能让大家重温昔日,重温音乐之美。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ODYzMTIwMA==&mid=2651397986&idx=1&sn=0f0c062951af5086685b199019c5b0eb#rd

 
评论
热度(527)
 
© 八月谜情/Powered by LOFTER